QQ|手机版|小黑屋|集设屋资源网 ( 渝ICP备2023015870号-1 )

GMT+8, 2024-12-23 11:13 , Processed in 0.237187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不无建筑 | 农宅民宿改造,一半烟火,一半自然-室内设计

533
0
0
0
青柠不酸只甜 LV2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8-0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跳脱于城市樊笼之外,寻找内心深处的安宁;“宾临城”作为这份情感的物化,寄托着我们对于乡村的怀念、对于自然的向往。
DSC0000.jpg

概况 | Overview
项目位于湖州市埭溪镇茅坞村,依山而建,竹林环抱;我们把视角抬高,有趣地发现,村庄与山林恰好在此相遇。老宅由三栋楼组成,在数十年的风雨飘摇中坍塌了大半,颤巍巍地坐在山脚下,宁静、祥和。
场地南侧的小道是村里的主要交通路线,沿着道路再往北走,便是当地有名的天字古道;山溪沿着古道蜿蜒而下,在老宅前交汇出一块三角形的空地;两棵硕大的榉树偏于一角,枝繁叶茂。
▼基地概览
DSC0001.jpg

▼场地原貌
DSC0002.jpg

老宅 | Old house
初入老宅,没有文物似的古韵,也无法用精美来形容。
岁月留在老屋中的气息,弥散在陈旧的木屋架之间;老灶台边残留的烟渍、夯土墙上斑驳的竹影、老木门咯吱的声响、不经意间低声的犬吠,模糊地拼凑出一幅质朴的生活画面,记录下属于乡村的故事。
这些逐渐被遗弃的农房代表了独具地方色彩的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他们跟自然的关系远比当下的钢筋混泥土来得和谐。
▼老宅原貌
DSC0003.jpg

场所
山林、古树、老宅、村庄构成我们对于场所的第一印象,一种独属于乡村的静谧。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民宿作为当前最合适的功能被置入;新空间的加入势必带来原有场所的扰动,已经存在的元素和新的建筑应该拥有同等的话语权。
▼鸟瞰图
DSC0004.jpg

DSC0005.jpg

于是,我们把思路聚焦于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在设计之初定下一个大的基调:不野心勃勃,不完全服从;顺应当下需求,塑造出一些“新”的个性,也保有一点对于“旧”的敬畏;建筑像是在与场所的对话中自然生长,小心翼翼地寻找着一种平衡。
DSC0006.jpg

策略
尚能使用的老宅经过修缮得以保留,除了必要的加固与开窗,并没有刻意地抹去一些略显粗糙的“乡土气”;新的体量如林子里的竹笋,在已损毁的房屋上破土而出。新老建筑在保有原始肌理的情况下自然更迭,产生一些新的空间,也留下一点生长的痕迹。
▼设计分析
DSC0007.gif

DSC0008.jpg

▼竹林视角
DSC0009.jpg

DSC00010.jpg

在乡村盖房有着严格的土地限制,新的建筑被尽量地抬高、延展;一方面让客房拥有更好的景观,另一方面也为民宿提供更多可用的空间。老宅、新房、山林在架空层里交叠,围合出有趣的灰空间;场地通过自然化的草坡与原有的山林紧密相连,也顺势将后山的景致揽入其中。
▼架空层
DSC00011.jpg

▼场地元素有趣的对话
DSC00012.jpg

一面微斜的墙体似从草坡上长出,村庄与山林在此过渡;整体空间被一分为二,一半用于公共活动,一半用于居住;行走于场地中的人们,随着视线的变化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通过草坡与后山融为一体
DSC00013.jpg

▼乡道视角
DSC00014.jpg

▼立面细部
DSC00015.jpg

面向山林的另一侧,建筑突然变得张扬。13间不同格局的客房在竹海中肆意生长,寻找最佳的景观视野。 不同的体块之间有序错动、交叠,积极地回应周边环境和视野的变化;大面积的落地窗将景观引入室内,也映衬出天空和山林变幻的颜色。
▼竹海中的客房
DSC00016.jpg

▼直面竹海的客房有序堆叠;靠近榉树的客房顺应树木原本的姿态错动
DSC00017.jpg

DSC00018.jpg

停车场一侧的主入口,毛石墙、竹亭、建筑、远山顺应地形的变化形成简洁而不失张力的构图;不想过多地营造“领域感”,只希望人们在行进的过程中感受到些许心境的放松。
▼竹亭
DSC00019.jpg

DSC00020.jpg

DSC00021.jpg

DSC00022.jpg

原本三角形的空地被改造为民宿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我们将山泉水引入,形成一个水院;这里是视线较为开阔的地方,像是一个天然的舞台,新老建筑在天空与水池的映衬下,演绎出一幕幕过去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事。
▼水院与建筑的关系
DSC00023.jpg

▼新与旧的舞台
DSC00024.jpg

DSC00025.jpg

“竹”作为场所最直观的印象,在设计中以各种方式被不断加深;内与外的边界被逐渐消隐,“居于竹”的传统情怀在场地里疯狂蔓延。
▼竹与石
DSC00026.jpg

▼景观竹,竹格栅,竹模板混凝土墙
DSC00027.jpg

DSC00028.jpg

▼内院
DSC00029.jpg

▼餐厅外的小院
DSC00030.jpg

▼客房小院
DSC00031.jpg

室内
我们把 “宾临城”作为城市之外的情感出口,表达出对于“回归”的渴求;这里的回归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对乡村简单生活的热切向往,另一种是对于自然环境的极致追求。于是,设计的表达和空间氛围的营造便成为一种“顺势而为”的选择。
▼老宅一层的接待区
DSC00032.jpg

关于老宅,我们不想刻意去还原无据可考的老屋原始风貌,也不必竭力去遮掩现状必然存在的粗糙,设计在其中的作用简化为调和当下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与老宅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旧”即是旧,“新”便是新;与其说去营造新与旧的冲突,我们更希望经过改造的老宅呈现出的是属于这个时间片段里的融合。
▼吧台
DSC00033.jpg

DSC00034.jpg

▼耳房的餐厅
DSC00035.jpg

▼老灶台与留下来的旧家具,成为民宿的音乐角
DSC00036.jpg

▼二楼的活动室与书吧
DSC00037.jpg

DSC00038.jpg

一条颇具仪式感的楼梯作为公区与房间的过渡;透过竹格栅,远处是村庄的烟火;屋顶漏下的光线在阳光板的映衬下,营造出些许神秘的氛围,指引人们拾级而上;推开房门,“自然”便涌了进来。

试读已结束,请付费阅读全文。

  本文只能试读50%,付费后可阅读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